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,宋辽时期较为流行,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。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。

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
梅瓶既是酒器,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。这类器多制作精美,造型十分优美。

明成化梅瓶 大英博物馆藏
花口瓶
花口瓶,流行于宋、金时期的瓶式之一,细颈微撇,圆腹,撇足,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,故名。始见于唐,宋代景德镇、磁州、耀州等窑均有烧制。

清嘉庆掐丝珐琅祥花瑞果瓜棱花口瓶

清同治 粉彩刀马人物花口瓶
葫芦瓶
形似葫芦的瓶式,自唐以来,名与"福禄"谐音,且器形像“吉”字,故又名“大吉瓶”,寓意大吉大利,为民间所喜爱,遂成为传统器形。

清雍正 斗彩葡萄松鼠葫芦瓶
及至明代嘉靖时,因皇帝好黄老之道,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。

清康熙 青花龙纹葫芦瓶
多管瓶
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,故名。直口,上有花形钮盖,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。

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
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,以龙泉窑制品较多,一般为五管。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,瓶体短而浑圆,肩部有直立六管,管粗短。

宋青花多管瓶
琮式瓶
琮,音从。方柱形,内有圆孔的玉器,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,也称为玉琮。器型是圆口,短颈,方柱形长身,圈足、口、足大小相若,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横线装饰。其器内圆而外方,以象天圆地方之说。

明或更早 龙泉窑琮式瓶
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的基本形制,只是玉器之内圆,上下通透,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,演化为一种瓶。

清光绪粉彩八卦纹琮式瓶
|